拉瞭會兒傢常,看兩歲的小外孫哈欠連連,趙致真讓他和“姥爺傢鄉來的記者叔叔打個招呼”。小傢夥沖著鏡頭擺手,大喊“叔叔再見”,惹得眾人大笑。趙致真的老伴在美國照顧外孫,兒子趙琦正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忙活。

電影《一九四二》裡的美國記者白修德身材高大台中西區高級月子中心,英俊灑脫。

2003年之前的18年間,趙致真是武漢電視臺的掌門人。“我對災難事件特別敏感,沒辦法,可能是與生俱來的。”1998年8月,趙致真帶領記者報道長江抗洪,“當時,長江沙市段超過瞭規定的分洪水位,我和記者守著炮眼,寸步不離,這個歷史時刻,我決不能缺席,也親眼看到瞭時任抗洪總指揮溫傢寶的焦慮。”他說,所幸洪峰安然過江,大堤最終沒炸。

“妹妹(指宋致新)從上世紀80年代研究河南大饑荒,她想得到外媒原始報道。”趙致真透露,盡管他是大學中文系畢業,但對英語的學習從未放棄,曾翻譯過美國25集電視劇《佐羅》。當時,他委托美國的親友在紐約的圖書館中找到時代周刊原刊,並買到瞭白修德的原版回憶錄。

中午12點,趙致真照例打開QQ,跟遠在美國的女兒和小外孫視頻。

“盛宴”譯文

通過趙致真的譯文,白修德臨別鄭州災區時對官方安排的一頓盛宴的描述,至今讀來令人唏噓,“有兩個湯,我們吃瞭辣藕片、胡椒雞、荸薺炒牛肉,吃瞭春卷、熱的蒸饃、米飯、豆腐、雞和魚,我們還吃瞭3個霜糖餅……”

帶領記者采訪長江抗洪守“炮眼”

真實的白修德其實個子不高,白白胖胖。1943年春,他和英國記者福爾曼在鄭州受到熱情歡迎,不僅沒有餓死之虞,還吃到瞭一頓“有春卷、熱饃、米飯,還有雞魚牛肉”的大餐。



白修德真正轟動國際社會,並招致宋美齡責難的第二篇河南大饑荒報道,刊登在1943年3月22日出版的時代周刊上。“根據開篇‘用以緩解饑荒的春麥,要等到兩個月後才能成熟’的描述,我把題目翻譯為‘等待收成’。”趙致真說,此報道第一次向外界傳達瞭“河南估計有300萬人已淪為難民,還將有500萬人會在秋收季節前死去”的可怕信息。

“我抱著孩子,迎著凜冽寒風,含淚送別悔深,他要去災區采訪瞭”——對母親宋映雪絮叨無數遍的這個場景,趙致真永存於心。

“我從事新聞工作,更多的是向父親表達敬意。”趙致真坦言。

1943年生。196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。首批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傢。1985年至2003年任武漢電視臺臺長,兼任中央電視臺“科技之光”欄目主編。1999年,榮獲被稱作“科普界諾貝爾獎”的意大利普裡莫·羅菲斯國際科普獎。現已退休,筆耕不輟,新著《造物記——世博會的科學傳奇》被譽為“一本嚴謹的科普讀物,也是一本清新的科學散文”。

“我們兄妹幾個都出生河南,特別是母親,百歲老人瞭,身體還很紮實。”說起老媽宋映雪,趙致真平靜語氣裡掩飾不住歡欣。

此文刊發之際,宋美齡正在紐約為爭取美國援助中國抗戰四處奔波,並且其“東方國母”形象剛剛成為1943年3月1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封面。“在這個節骨眼上,宋美齡看到白修德‘歪曲中國的報道’,震怒之情可想而知,當即要求時代周刊老板盧斯辭掉白修德。”趙致真透露,當然,白修德並未離任,隻是迫於中國當局壓力台中中區月子中心評價,離開河南後再未回訪。

“白修德發表的第一篇河南大饑荒報道,登在1942年10月22日出版的時代周刊第36頁,但沒有引起廣泛關註。”趙致真展示他保存的原版雜志,說依據英文表述,他把報道題目譯為“十萬火急大逃亡”。

外國記者鄭州災區吃“雞魚牛肉”

“災荒的現場河南,是一個面積和密蘇裡州相若的省份,但卻居住著3200萬農民,他們靠種植小麥、玉米、谷子、大豆和棉花為生……1942年是大旱之年,到瞭1943年,我們在重慶得知,河南的農民正在瀕臨死亡。”這段文字,出自白修德晚年回憶錄《探索歷史——一個人的歷程》台中西區產後月子中心

白修德回憶錄裡的“河南大饑荒”章節中文版,即由趙致真翻譯。

官方端出的盛宴和民間的饑餓,讓白修德震驚至極。

□大河報 記者孟冉文李康圖

“兒子在央視海外制作中心工作,幹得還不錯。”趙致真說,趙琦在汶川地震災區拍瞭個反映當地災民戰勝困難,重獲新生的紀錄片,“片子在阿姆斯特丹獲瞭國際大獎,他去那兒準備領獎”。

致敬父親

災難感悟

河南大饑荒

是無法割裂的歷史

【解密檔案】“回到一九四二”系列報道之 鄭州之行,兩個外國記者的“災區盛宴”

“父母當時那種生離死別的痛楚,我自然無法感同身受。但我知道,那個孩子是我,我很幸運,不但活下來瞭,而且挺健康。”趙致真說,多年來,他們傢茶餘飯後的談資隨著社會變遷不斷更新,但“河南大饑荒”作為一個固定話題,保留至今。

1943年3月,趙致真滿月不久,父親趙悔深作為前鋒報特派記者辭別妻兒,一頭紮進危機四伏的河南災區,留給母親宋映雪的,是綿延70年的刻骨記憶台中南屯區月子中心

自稱“逆著死亡的黑潮活下來”的趙致真,對洛陽的感情特別復雜。他說,1942年至1943年間,河南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比例非常大。“很多人在洛陽死,我卻在洛陽生。”趙致真感嘆,大饑荒是他傢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父母是親歷者、見證者,妹妹是發掘者、研究者,從這個意義上說,他們對大饑荒的認知和對災難的理解台中西區月子中心收費,更加深刻。

趙致真認為,災難來臨,人性的光輝和卑劣最能充分體現。“1998年長江洪災,我們挺過來瞭;2008年汶川震災,我們不但挺過來瞭,並且在短時間內重建瞭傢園。”他說,1942年河南大饑荒曾一度鮮為人知,最近幾年開始受到重視,“這是好事,因為河南大饑荒作為真實存在,無論如何,都是一段無法回避、無法忽略,更無法割裂的歷史……”

趙致真

他在河南災區不僅差點餓死,騎的驢還被老東傢一夥偷瞭。

原載於《大河報》2012年11月29日T03版
arrow
arrow

    rbd311bt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